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考试指南

儿童心里发展理论考点(保教模块一)

作者:cyz139960发布日期:2020-03-18 浏览量:


儿童心里发展理论考点(保教模块一)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的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面临一个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
 
二、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
实验结果:两个双胞胎(同卵),在不同时间开始被训练爬楼梯,最后达到的成绩是一样的。
理论观点:
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学习并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学习只是给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三、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思想。维果茨基确定了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
 
天海教育13618341001
 
习题摘自天海教育13618341001题库
 
1.(2019年下半年)梅梅和芳芳在娃娃家玩,俊俊走过来说我想吃点东西,芳芳说我们正忙呢,俊俊说,我来当爸爸炒点菜吧,芳芳看了看梅梅,说好吧,你来吧!从俊俊的社会性发展来看,下列哪一选项最贴近他的最近发展区( )?
A.能够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伴
B.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成功加入游戏小组
C.在4-5名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进行合作性互动
D.能够在角色游戏中讨论装扮的角色行为
 
2.(2019年上半年)芳芳在数积木,花花问她有多少块三角形的,芳芳点数:“1、2、3、4、5、6,6个三角形。”花花又给了她4块,问她现在有多少块三角形积木,芳芳边点数边说:“1、2、3、4、5、6、7、8、9、10,我有10块啦!”就数学领域而言,下列哪一条最贴近芳芳的最近发展区( )?
A.认识和命名更多的几何图形
B.默数、接着数等计数能力
C.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数10个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D.通过实物操作进行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能力
 
3.(2018年上半年)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3岁儿童形成的人格品质是( )。
A.信任感
B.主动性
C.自主性
D.自我同一性
 
4.(2016年上半年)教师拟定教育活动目标时,以幼儿现有发展水平与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为依据,这种做法体现的是( )。
A.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布鲁纳的发现教学论
 
5.(2014年上半年)照料者对婴儿的要求应给予及时回应是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生命中第一年的婴儿面临的基本冲突是( )。
A.主动性对内疚
B.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C.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性对害羞
【参考答案】1~5:CBCAB。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第三个知识点——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题目中,俊俊能够运用一定的策略成功加入到游戏当中,并且有了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意识,但是还没有出现合作游戏的意识。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进行合作性互动”属于俊俊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2.本题考查第三个知识点——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题目中,芳芳目前的数学发展处于出声数数和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数10个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的阶段。根据她的发展现状,最适合芳芳的最近发展区是默数、接着数等计数能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3.本题考查第一个知识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儿童早期(1~3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4.本题考查第三个知识点——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一种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叫做最近发展区。题目中的说法体现的正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5.本题考查第一个知识点——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婴儿期(0~2岁)面临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实验:波波玩偶实验。
理论观点:
(1)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
(2)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以及动机过程。其中动机过程包括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天海教育13618341001
习题摘自天海教育13618341001网教师资格证题库
1.(2019年下半年)菲儿把一颗小石头放进小鱼缸里,小石头很快就沉到了缸底,菲儿说:“小石头不想游泳了,想休息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菲儿思维的特点是( )。
A.直觉性
B.自我中心
C.表面性
D.泛灵论
 
2.(2018年上半年)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 )。
A.儿童的深度知觉
B.儿童的计数能力
C.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D.儿童的守恒能力
 
3.(2017年上半年)午餐时餐盘不小心掉到地上,看到这一幕的亮亮对老师说:“盘子受伤了,它难过得哭了。”这说明亮亮的思维特点是( )。
A.自我中心
B.泛灵论
C.不可逆
D.不守恒
 
4.(2015年下半年)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
A.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学会分享
B.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儿童学会分享的重要学习形式
C.儿童能够学会分享是因为儿童天性本善
D.儿童学会分享是因为成人采取了有效的惩罚措施
 
5.(2014年上半年)在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对象时,表明婴儿己获得( )。
A.条件反射观念
B.母亲观念
C.积极情绪观念
D.客体永久性观念
【参考答案】1~5:DCBAD。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第二个知识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2~7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泛灵论,即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题目中,菲儿说:“小石头不想游泳,想休息了”,她把小石头当作有生命的事物,说明思维具有泛灵论的特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2.本题考查第二个知识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三山实验,是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的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的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3.本题考查第二个知识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泛灵论是指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动机、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题目中,亮亮看到盘子掉到地上认为盘子受伤并且难过得哭了,这说明亮亮认为盘子也是有生命的,表明亮亮的思维具有泛灵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4.本题考查第一个知识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学习,称为观察学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5.本题考查第二个知识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离焦虑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当幼儿获得客体永久性时,他知道母亲虽然不在身边,但不会消失,所以母亲不在时会去寻找母亲,如果找不到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